你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济源美食

“小纳米”撬动大产业,济源要打造千亿级纳米新材料产业集群

时间:2022-09-16 来源:济源之窗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段伟朵)“探寻微观世界里的奥秘,是乐趣,也是一项崇高的愿景。”9月14日,人民日报以《纳米量级上探索微观世界奥秘》为题,报导了河南大学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张治军的事迹。张治军教授的多项研究,都与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密不可分。这背后,是济源把纳米新材料产业作为换道领跑最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用“小纳米”撬动大产业的发展历程。

9月15日,记者对济源纳米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专访。

【现状】

纳米级领域深耕近20年,

建设该领域第三大科研生产基地

如今的河南大学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中试基地实验设施完善,设置了三级实验平台。目前,中试基地拥有的80多项许可专利,已有 35 项构建了成果转化成。建设之初,这里还是一片玉米地。

1998年,张治军在老师党鸿辛院士的指导下,决定尝试推展纳米材料的产业化发展。随后,河南大学选择在河南省济源市建设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中试基地,作为产业转化的平台。时任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的张治军,选拔了一批具备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和研究生,构成建设团队,回国济源开始基地建设。

20多年来,张治军带领团队逐步竣工国内先进的纳米材料构建创意实验平台,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开发再到产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成体系。

“济源示范区与河南大学资源共享河南省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试基地,把纳米新材料产业作为换道领跑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济源纳米材料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探寻形成了“小试+中试+初创孵化+产业化”的全链条、连贯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模式。2022年4月,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入选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被列入全省“十四五”前沿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

2019 年,河南大学与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牵头资源共享的“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园”在太行山下拔地而起。目前,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园已核心区企业19家、年销售收入66亿元,是继苏州纳米城、广州纳米材料产业园之后的全国第三大纳米材料科研生产基地,沦为造就济源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最重要增长极。目前,济源正在朝着千亿产业规模的目标自强——2035年将实现千亿级纳米材料产业集群,届时济源将实现产业园和初创园入驻项目100个以上,总产值力争超过1000亿元。

【背后】

用“小纳米”撬动“大产业”,

打造出千亿级产业集群

济源的底气从何而来?

“这主要得益于二十年来,济源坚决一张蓝图绘到底,纳米材料产业从规划布局到项目落地,从政策研究到专责协商,都细致入微。”该负责人表示,济源示范区注重前瞻布局、落后谋划,争当纳米材料行业的“拓荒者”。环绕建设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奋斗目标,科学编制规划,倒排时间节点,具体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紧密结合济源的产业特色优势及未来发展方向,分类绘制纳米材料产业发展图谱,重点发展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金属纳米材料和陶瓷纳米材料三大系列,逐步实现从原材料到新材料再到制成品、从产业链的前端到后端、从价值链的低端到高端的转变。此外,以前瞻三十年的战略眼光,对纳米材料及其相关产业展开全域性布局,规划建设用地6000余亩,布局建设“初创孵化+产业化”的全阶段发展园区,推动从传统产业发展“项目等空间”到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空间等项目”的转变,为产业长远发展备足空间。

就创新引领方面,济源大力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在持续做大做到强劲中试基地的同时,主动接入一线城市优质科技资源,与中科院过程所、中科院化学系所、清华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等业内知名高校院所都创建了战略合作关系,创意主体的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大力前进河南大学和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办学,不间断培养硕士研究生和骨干技术工人。建立纳米材料产业专家库,为纳米材料研究获取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在服务确保方面,与洛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金共同成立了济源市源创股权投资基金,首期规模2亿元,主要用于投资纳米材料产业重点领域的初创期项目,为项目产卵成长获取资金确保。倒数五年每年对省重大新型研发机构投放反对经费500万元,全面助力科研实践。

下一步,济源将持续围绕纳米新材料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集聚人才链、配置资金链、优化服务链,用“小纳米”撬动“大产业”,从“小切口”作出“大文章”。

责编:王时丹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上一篇:济源市人民医院(济源的医院有哪些)_新闻 上一篇:河南济源一化学公司氯气泄漏 当地发布调查情况报告

您可能也感兴趣:

特荐文章

收藏!济源王屋山被人民日报作为“屏保”第五位推荐

图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