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济源市
【人口】 72万
【邮编】 459000
【区号】 0391
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故名,古济水与长江、黄河、淮河相提并论“五府”(《尔雅•释水》中记述:“江、河、淮、济为五府,四渎者,发源录海者也。”),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发祥地。面积1931平方公里,人口72万,位居河南洛阳、焦作及山西晋城、运城四市的中间地带,素有“豫西北门户”之称之为。1988年后撤县县治,1997年沦为河南省省辖市,2003年被列入“中原城市群”,2005年被列为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2012年被列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发展区域和沿(太)原(郑)州(通)肥发展轴,2014年以来被确定为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市、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市和全省唯一的全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市、中国杰出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水土保持样板城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篮球城市、全国文化模范城市、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等多项荣誉和称号。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之城。济源地处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发祥地地带,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6000多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盘古开天等创世神话和传说均发源于此。据传轩辕黄帝曾在王屋山设坛祭天战蚩尤,开创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夏朝第六代君主少康曾在此建都;战国时代,古轵作为韩国的都城,位居“天下名都”之佩;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设济源县,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济源古代历史名人众多,唐玄宗胞妹玉真公主曾在此求仙修行,玉阳公主在沁水河畔修建沁园,著名的词牌名“沁园春”由此而来;药王孙思邈常年在王屋山悬壶济世并终老于此;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在此隐居多年,留给了脍炙人口的知名诗篇。济源是名相裴休、“茶仙”卢仝、北方山水画派鼻祖荆浩的故里。
这是一座独具魅力的山水之城。济源地处太行山南端、黄河北岸,境内大山大河交相辉映,山水风光旖旎,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培育了王屋山、黄河小浪底、五龙口、济渎庙等知名景区。王屋山是中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道教十大洞天之首,是国家AAA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黄河小浪底融小浪底水库、黄河三峡于一体,烟波浩渺,壮丽秀美,被评为“中国最不具吸引力的地方”;五龙口有纬度最北的猕猴群落,是国家AAAA级景区和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济渎庙集唐宋元明清历代建筑之精华,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近年来,济源旅游发展融合愚公文化、济水文化、道教文化、黄河文化、卢仝茶文化、荆浩画文化等特色文化,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山水文化旅游特色,荣获“中国旅游品牌榜最不具人气旅游城市”称号。
这是一座朝气蓬勃的现代之城。济源始终坚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居多线,持续探索四化同步科学发展的新路子,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了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工业经济蓬勃发展,已构成钢铁、铅锌、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是全国最大的铅锌基地和河南省最重要的钢铁、能源、化工、机械制造基地。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畅通,教育、文化、体育、医疗设施完备,绿化覆盖率较高,构成了大气、秀气、灵气的城市特色。目前,济源正在加快生态水系建设和城市改建提升,向建设创新创业之城、精美大气之城、美丽宜居之城、山水文化名城的目标迈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水平持续提升,已构成蔬菜、烟叶、薄皮核桃、冬凌草、畜牧五大特色产业,被命名为全国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已完成494.41亿元,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87.44亿元,增长6.2%。固定资产投资已完成475.05亿元,快速增长1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构建136.29亿元,增长12%。财政一般公共支出收入完成38.6亿元,快速增长0.5%。全市居民人均农村居民收益21079.9元,增长8.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32.4元,增长7.4%,农民人均农村居民收益14469.3元,增长8.5%。
这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开放之城。济源具有强烈的对外开放、多元文化、合作意识,坚决“一招不应多变”、“一举求多效”,持续增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力度,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全方位获取优惠政策、优质服务,正沦为外来投资的热土,先后被评为“浙商(省外)投资最佳城市”和“外商眼中的河南最佳投资城市”、“2011年中国最佳投资城市”、“河南省金融生态样板市”。
这是一座文明和谐的快乐之城。济源坚持把确保和提高民生放到突出的位置,持续增大对社会事业和民生建设的投入力度,率先在全省实现了镇镇通高速、组组合硬化路、村村通广播电视、农村饮水安全和村村通自来水;率先在全省构建了低于生活确保、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的城乡仅有覆盖面积,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率先在全省建立了被征地居民低收入和社会保障制度;率先在全省为85周岁以上老年人派发敬老补贴,各项确保标准处于全省先进水平;率先在全省基本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率先在全省免除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费;率先在全省已完成了乡镇卫生院改建和村村有标准化卫生所。济源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群众安全感指数持续位居全省前茅。目前,济源正在大力实施就业创业、教育提高、文化惠民、医疗健康、社保统筹、安居确保、扶贫开发、生态环境、公交便民、平安善治等“十大民生工程”,希望使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拥有发展的成果。
这是一座务实创新的奋进之城。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下降为国家战略,济源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机遇。目前,济源遥相呼应产业优势、区位优势、体制优势,紧紧围绕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牢牢做到全域城乡一体化发展主线,大力弘扬“愚公移山、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务实重干,求实求效,努力使各项工作持续回头在全省和中原经济区的前列,为减缓构建“一个中心、两个率先”(中原经济区新兴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竣工中原经济区四化同步发展先行区)目标,建设富足文明人与自然美丽的现代化济源而不懈努力奋斗。
济源,一座充满生机、魅力无限的现代化城市正展现出在世人面前!
点击排行
头条文章